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家一流课程 > 正文

国家一流课程

山东省一流课程-金融资产管理与运营

2025-03-11 14:16:20

《金融资产管理运营》省级一流课程简介

 

一、课程发展历程

该课程始于2010年开设的《金融计算实验》,为嵌入《金融计算实验》的虚拟仿真课程,2018年《金融资产管理运营》虚拟仿真课程上线,经过多年的努力,不断对课程进行建设和完善。经过长期建设与积累,2018年出版自主编写的配套教材;2021年获得省级一流虚拟仿真课程认定。2021年和2023年分别修订了配套教材。课程建设成效良好。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嵌入《金融计算实验》,共6个课时,是针对金融学、金融工程、投资学本科生开设的虚拟仿真课程,该课程旨在基于金融资产的实时数据,采用最先进的虚拟现实技术模拟金融机构金融资产管理运营全过程与各职能岗位决策及操作流程,实现资产配置、风险管控、团队合作与协调等关键核心要素的高度仿真。实验者以实际业务导向方式进入虚拟场景,在老师的指导下以任务驱动方式依次完成项目经理竞聘、项目经理招募团队成员、项目经理确定团队投资风格和偏好、宏观分析、资产选择、技术分析、风险指标分析、选择最优投资方案、阶段性评估、投资核算、团队交流、事后评估等13个实验步骤的操作,能够沉浸式体验金融资产的优化配置与风险分散的实现过程。通过此金融资产管理运营虚拟仿真实验,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金融资产管理运营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并理解金融实践问题的能力和主动思考并解决金融实践问题的能力,对于实现具有专任胜任能力的综合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具体包括以下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

1)在知识获取方面,通过此实验,可以让学生掌握金融工程学、投资学和金融学中的金融资产运营管理基本理论和核心理念,预期效用最大化理论、投资组合理论以及金融风险度量与分散的计算方法。

2)在能力培养方面,通过本实验可以使学生掌握金融资产管理运营的业务流程和各个岗位的岗位职责和要求,熟练运用金融资产运营管理中的行情分析、技术分析、风险指标分析等基本技术与方法,提高金融资产管理运营的各个业务流程和各个岗位业务的实操能力。

3)在素质养成方面,本实验通过团队对抗实战,可以塑造受众在金融资产运营管理中的使命感、责任心与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受众尊重市场规律、遵守监管规则的意识,提高受众敬畏市场风险和风险防控意识。因此,对于提高受众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有重要意义。

三、课程特色

1)实时数据与仿真环境相融合的实验设计。本实验将金融市场各类金融资产真实的实时价格数据接入虚拟仿真系统,搭建起“实时交易数据+仿真交易环境”的实验教学环境,实现了对真实任务场景、真实岗位角色、真实运作流程、真实决策规则、真实竞争环境和真实交易结果的“六真六仿”,让受众在沉浸于金融资产管理运营过程中体验到“六感”,即仿真实验的沉浸感、接近实战的体验感、历经岗位的满足感、投资成功的幸福感、失败风险的挫折感、课程学习的新鲜感,显著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了教学效果。

2)模拟操作与实战对抗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本实验教学运用过程以学生和学生团队为中心,综合运用任务驱动模拟交易、团队对抗模拟实战、典型案例复盘分析三种教学方法,团队内根据角色划分和岗位职责开展模拟操作,团队间以投资业绩为标准开展实战对抗,操作中揣摩体会,操作后复盘分析,给予学生以沉浸式、探究式的学习体验,有效激发了学生参与积极性,显著提升学习效果。

3)结果导向与过程评价的综合性考核体系。本实验一方面以团队金融资产管理业绩作为结果考核标准,另一方面建立了评价学生决策方法、技术分析、风险管控等资产配置问题分析与处置能力的过程性考核方式,学生需要在实验报告中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对问题的描述、结果的形成原因以及改进措施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教师在后台对实验报告进行评价。

4)校内教学和校外服务兼顾的开放式平台。本实验既能满足本校教学和在校生学习的要求,又可以面向兄弟院校提供服务,还能向各类金融机构开放,作为其大资管业务条线员工培训、交易策略检验的平台。通过云端部署和全天候运行,便于高校和金融机构学习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包括手机APP)参与模拟交易,随时随地学习。

四、教学团队与师资力量

《金融资产管理运营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团队由4名教师组成,其中3名教授,1名副教授,都是长期在实验教学一线的专业教师,专业知识扎实,教学经验丰富。课程团队历来重视团队合作,具有开展团队合作授课、集体备课、协作配合等的优良传统,团队成员按照专长适当分工,定期沟通反馈,提升了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课程团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重视课堂效果,在教改课题立项、实验教材、教学成果奖,思政课程建设、协同育人项目等方面取得了多项成果和奖励。

五、教学内容与授课方式

课程的教学内容为任务驱动方式依次完成项目经理竞聘、项目经理招募团队成员、项目经理确定团队投资风格和偏好、宏观分析、资产选择、技术分析、风险指标分析、选择最优投资方案、阶段性评估、投资核算、团队交流、事后评估等13个实验步骤的操作,能够沉浸式体验金融资产的优化配置与风险分散的实现过程。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证券投资学》《金融市场学》。

作为独立设置的专业实验课程,课程团队于2020年开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探索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改革,以适应高等教育新业态的改革趋势,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六、考核方式

改进学业评价方式,推行全过程学业评价。打破“一考定成绩”考核方式,推行全过程学业评价,科学合理测评学生学习效果。制订本课程全过程学业评价大纲,明确课程考核方式、考核内容、考核规程等内容。

课程学习成绩由四部分构成:操作成绩、实验报告、预习成绩、教师评价报告。

学生交互性操作步骤,共 13 ,及赋分情况

步骤序号

步骤目标要求

步骤合理用时

目标达成度

赋分模型

步骤

满分

成绩类型

1

项目经理竞聘

20min

成功5分;不成功 3分;参与2分;不参与0分

5

R操作成绩

R实验报告

R预习成绩

R教师评价报告

2

项目经理

招募团队成员

15min

招募人数8人:5分;7人:4分;6人:3

5

3

确定团队

投资风格和偏好

10min

U1U2,……,Un 分别表示各个小组获得预期效用值,

P1P2,……, Pn 分别表示各个小组的相对成绩。Pi =该步骤的分数权重*(70%+Ui/ max{Uj,j=1,2,…,n} *30%)。实验操作成功的基础分为70分(可设置)

10

4

确定投资资产数量

10min

8

5

宏观分析

15min

8

6

资产选择

15min

8

7

指标分析

15min

8

8

风险分析

15min

8

9

选优计算

15min

8

10

阶段性评估

10min

8

11

投资核算

10min

8

12

团队交流

15min

8

13

事后评估

15min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