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家一流课程 > 正文

国家一流课程

山东省一流课程-国际结算与融资(双语)

2025-03-11 14:15:18

《国际结算与融资(双语)》省级一流课程简介

 

一、课程发展历程

本课程于2014年开设,次年出版全英文自编教材。2018年启动信息化教学改革并开启校企合作。2019年上线校内网络教学平台并开展混合式教学,获评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20年上线中国大学MOOC并转为在线开放课程。2021年获评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申报课程名为《国际结算(双语)》,此后在新版培养方案中该课程更名为《国际结算与融资(双语)》)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作为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专业特色实务类选修课,立足学校建设“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办学定位,通过“线上+线下+线上”的混合式教学设计,“任务驱动+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校企合作+双师共育”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具备国际结算业务所需的理论知识、操作能力及业务素质,成为“懂理论、会操作、有担当”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1.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用中英双语了解和掌握国际结算业务中的支付工具、结算单据、结算方式以及相关业务主体间的权责和利益关系。

2.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通过正确开具支付工具、缮制结算单据、实施结算操作,高效完成跨国债权债务清偿。

3.素质目标

学生能够养成严谨、规范的职业素养,具备诚信、守法的价值取向。

三、课程特色

本课程的特色与教学改革创新可概括为:

1.“三个阶段”

将教学流程划分为线上自学、线下应用和线上拓展三个阶段,合理分配相应的教学目标,从而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活动、提供教学资源及选择教学工具。自学阶段侧重理解、记忆(初阶思维),课堂活动强调分析、评价(高阶思维),课后延伸助力挑战、提升,形成清晰且递进式的学习路径。通过在每个阶段形成学习记录并进行过程性打分,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两个强调”

①强调专业英语。为满足国际结算业务的“涉外性”需求,教学中提供全英文学习资料并搭配教师的双语讲解,学生各项考核也均使用英语。在双语学习中,学生用英语来理解专业理论,掌握专业技能,有效匹配相关岗位的人才需求。

②强调实务操作。通过“任务解析-软件操作-案例讨论-企业导师分享”的课堂活动,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抽象到真实的递进关系,引导学生从书本知识走向真实且复杂的业务场景并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有效培养实务操作能力。

3.“一个融合”

将立德树人融入专业教学,具体包括:在实务操作环节打分时重视操作的严谨性和合规性,引导学生具备细致、规范的工作态度;在案例讨论中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还原案例情景,深切体会当事人的道德选择及所处的法律环境给结算工作造成的不同影响,从而树立诚信、守法的价值取向。

四、教学团队与师资力量

课程负责人杨柳毕业于山东大学,获金融学博士学位,是特许金融分析师(CFA)持证人,曾供职于新加坡金融监管局(MAS)。现任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国际金融系讲师,《国际结算与融资(双语)》课程负责人,金融学国际化实验班项目负责人。曾获山东省第七届“超星杯”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二等奖、山东财经大学“超星杯”信息化教学大赛和山东财经大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担任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国际结算与融资(双语)》和《国际金融学(双语)》负责人。拥有18年双语教学经验,各学期学生评教成绩均在97分以上。曾发表教研论文2篇,主持参与教改项目4项,其中省级教改项目1项,获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课程团队成员均为本课程主讲教师并长期从事双语教学工作,共同主编包括《国际结算》全英文教材在内的教材2本,出版学术专著3部,主持参与多项省级及校级教改项目。团队成员建立了定期交流研讨,对教学经验与教学思考进行系统总结,积极参与各类信息化教学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改革效果。

五、教学内容与授课方式

在开放条件下,不同国家经济主体之间的经济交往日益丰富,交易形式多种多样,交易规模 不断扩大,而由此产生的债权债务关系也日趋复杂。本课程主要研究的是如何通过使用一定的金融工具,采取一定的结算方式,通过一定的渠道与媒介,完成国与国之间的货币收付,从而使国际间的债权债务得以清偿。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国际结算业务中的支付工具、结算方式以及结算单据。先修课程主要包括《金融学》和《国际金融学》。

在授课方式方面,本课程主要采用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分为“线上-线下-线上”三个环节(见下图)。30%学时供学生线上自主学习,完成对课程基础知识及理论的理解和记忆。教师通过检查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及线上测试情况了解学习效果,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答疑。70%学时供学生进行线下合作探究。阶段1:学生接收学习任务获知某企业的结算需求,以小组为单位提出结算方案,设计结算流程,并通过教学软件模拟实务操作。阶段2:教师在案例讨论中展示更为复杂且真实的业务场景,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进一步理清相关经济主体之间的权责关系,体会诚信、守法在结算业务中的重要性,从而实现价值塑造及素质提升。阶段3:企业导师加入课堂,与学生分享职业体验,强调职业素养。课堂教学结束后,学生进行教学评价,撰写学习心得,在线上通过拓展资源进行进阶学习,获得能力和素质的进一步提升。

《国际结算与融资(双语)》混合式教学模式

六、考核方式

本课程对学生的学业评价采用线上/线下融合,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考评模式(见下表)。总评成绩=线上成绩(20%)+线下平时成绩(30%)+线下期末考试(50%)。课程成绩基于多元化的评分工具和评价主体。考题类型轻“记忆、背诵”,重“分析、应用”。

《国际结算与融资(双语)》课程考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