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家一流课程 > 正文

国家一流课程

山东省一流课程-公司金融

2025-03-11 14:13:31

《公司金融》山东省一流课程

简介

 

    一、课程发展历程

《公司金融》课程于2001年开设,二十多年来不断对课程进行建设和完善,课程建设取得良好成效。2009年获评为校级精品课程2013年出版自主编写《公司金融》配套教材2016年获校级精品课程优化项目2018年获校级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立项2019年教学团队完成核心内容视频录制和案例库建设,并在中国大学慕课(SPOC)上线,同年启动混合式教学改革2021年《公司金融》被认定为山东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2021年,课程团队编写完成《公司金融》财政部“十三五”规划教材2021年,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并获得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认定;2022年,被认定为山东财经大学校级示范课程团队,全方位优化线上和线下课程教学2023年获得山东省线上一流课程认定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金融学专业基础课,为巩固金融学科的优势地位,培养熟悉本土企业运营实践、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课程目标包括:①知识目标。围绕公司价值最大化目标,掌握公司资本预算、资本结构决策和营运资本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熟悉企业金融决策的底层逻辑、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路径以及改革推进等现实问题;了解公司金融实践最新动态和前沿进展。②能力目标。运用金融的逻辑框架,能够通过文献阅读、数据分析、调查研究等解决企业投资、融资、分配和营运资本管理中的专业问题;基于中国经验和国际视野对企业金融实践做出价值评估和提供决策服务。③素质目标。培育求真唯实的科学精神和辩证思维,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塑造风险底线思维的金融安全观和创新性解决中国问题、服务国家金融强国战略的历史使命感。

三、课程特色

本课程特色体现在:强基础、重实践,体现本土应用和时代性。既深入阐释公司投资、融资、营运资本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又结合新的金融业态、新的商业模式,提炼金融服务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国经验,增强对现实问题的分析理解能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打造高效混合式课堂。借助线上自学、线下应用和课外拓展三个阶段,实现知识点的重构和教学资源的拓展,标准化要求和个性化学习相结合,提升教学效果。强调学生全方位参与和全过程考核。线上自学、随堂测验、小组报告、串讲精讲、限时讨论、线上互动等,学习方式由“被动性、依赖性、标准化”向“主动性、独立性、个性化”转变,且全部纳入过程考核,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意识。④知识供给、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深度契合,思政元素融入适宜实效。结合新的典型案例、新的政策推进等,运用情景式教学、翻转课堂等多种形式和团队既有慕课资源,引导学生站在企业立场、产业视角和历史视角思考问题,在潜移默化中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提升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

四、教学团队与师资力量

长期从事《公司金融》教学的专任教师共计9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4人、讲师2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6人。近年来为提升课程质量和规范化程度,课程团队开展了常态化的集体教研活动,以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为抓手,不断提升《公司金融》教学质量。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课程团队积极利用教研活动、微信群、腾讯会议、腾讯文档共享等方式分享教学资源和授课心得,及时对集体教研活动的成果进行讨论和补充。团队成员中,有1位老师在校级及以上教学比赛中获奖。

近年来,团队成员主持省级教改项目2项,校级教改课题5项,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2项,发表教研论文3篇,多人次指导学生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大学生社会实践“三千计划”等竞赛及实践活动中获奖,3位老师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在科研方面,团队老师也获得了颇丰的学术成果。近5年来立项国家级纵向研究项目6项,省部级项目5项,公开发表论文60余篇。

《公司金融》课程团队

五、教学内容与授课方式

课程的教学内容大致分为四大篇:①公司金融的决策基础:包括公司金融导论、财务报表和长期财务计划、货币时间价值;资本预算决策:包括资本成本估算、资本预算决策。资本结构决策:包括资本筹集、资本结构决策、股利政策。营运资本管理括短期财务计划、营运资本管理。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金融学》。后续课程包括《证券投资学》《金融风险管理》《金融工程》《衍生金融工具》《新金融专题》《环境金融学》等。

在授课方式方面,本课程主要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2019年教学团队完成核心内容视频录制和案例库建设,并在中国大学慕课(SPOC)上线,截至目前,课程已经累计运行11期。线上课程涵盖《公司金融》全部知识要点,并就部分内容进行了拓展延伸。线上课程累计时长约900分钟,为《公司金融》混合式教学改革创造了扎实条件。

具体实施方面:①设置33%线上自主学习课时根据建成的网上视频课程,提前布置任务并分解为小组学习命题和课堂讨论主题。②面授课,通过慕课堂完成线上签到、测试、问卷、限时讨论等,实时检查学习效果,提高学习专注度和压迫度。③面授课强调通过思维导图构建内容逻辑结构,讲述难点和重点内容,并展开小组学习汇报、结合企业动态的课堂讨论,侧重于知识点的纵横向延伸,将重大现实问题作为选讲内容。④课后知识进阶和能力提升。提供拓展性资源学习路径、发布进阶式论题、在线讨论和答疑等,指导学生提炼理论或现实问题向创新实践的第二课堂转化。为配合上述模式,课程团队系统构建了丰富的混合式教学配套资源,包括文献、数据、资料、案例、习题等。《公司金融》混合式教学改革极大地提升了课程质量。

《公司金融》混合式教学模式

六、考核方式

为适应教学改革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课程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线上线下考核结合,细化考核节点,给学生平时学习 增负”,从课前、课中、课后的考核评价中全面考核学习效果。课程采用线上学习、在线讨论和学习习惯(10%)+线上章节测试(10%)+面授课堂测试(10%)+小组讨论和翻转课堂(10%)+期末考试(60%)的方法计算成。在期末考核中,剔除试卷中的老旧题型,提升应用型、开放性试题占比。

《公司金融》课程考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