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院李明明副教授作为第一作者与其硕士研究生付晓蕾、教授刘海明合作撰写的论文《The Impact of Non-punitive Regulation on Credit Rating: Evidence from China》,于2025年8月在期刊《Economic Analysis and Policy》在线发表。该期刊最新影响因子为8.7,属我校A1类期刊。
文章考察了非处罚性监管对中国信用评级的影响。结果显示,当信用评级机构遭到非处罚性监管时,其发布的信用评级水平更高,表明非处罚性监管加剧了利益冲突和评级膨胀。此外,当信用评级机构面临更高的利益冲突时,非处罚性监管对信用评级水平的影响更为明显。如果评级机构遭到非处罚性监管,其客户更不可能转向其他评级机构进行后续评级。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当评级行业的竞争更激烈或评级机构规模更小时,非处罚性监管对信用评级水平的影响更大。对于财务风险较高、融资约束较紧或非国有的公司而言,非处罚性监管的影响也更大。最后,非处罚性监管降低了信用评级的信息含量。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非处罚性监管会促使评级机构迎合客户而不是提高评级质量。这些发现对于其他国家的评级机构监管实践也有相应的启示。
撰稿:李明明 编辑:王蕴玮 审核:王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