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院王文浩副教授与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徐璐璐博士和闫家弘博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何适副教授的论文《动态最优货币区视角下国际货币竞争与货币锚效应形成》在《宏观经济研究》2025年第1期发表。该期刊属于我校A2期刊。
本文利用时变参数回归模型测算了2005—2022年间44个浮动汇率制经济体基于人民币、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的动态最优货币区(OCA)指数,并采用改进的货币锚模型,从动态OCA视角检验了国际货币竞争与货币锚形成的关系。结果显示:(1)基于人民币、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的不同加总动态OCA指数的变化趋势相似,且受全球极端事件冲击而呈现出显著的波动。人民币的动态OCA指数在样本期内与美元、欧元相近,表明人民币已逐渐具备成为国际主流货币的潜力。(2)在国际货币竞争中占优的货币具有显著的货币锚效应,国际货币发挥货币锚作用的关键是降低与其他经济体的货币合作成本。进一步分析发现,五种主要国际货币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发挥货币锚效应均存在异质性。人民币的货币锚效应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显现,并在亚洲和南美洲更为突出。(3)针对全球不确定性风险的调节效应发现,不确定性风险对五种主要国际货币的锚效应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但全球不确定性风险并不会增强人民币在货币竞争中所产生的锚效应,说明人民币并非被广泛认可的避险货币。本文对从货币锚角度扩大人民币国际影响力和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
撰稿:王文浩 编辑:王蕴玮 审核:王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