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青年教师步晓宁、华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张天华、广州大学经济与统计学院张少华教授共同撰写的论文《通向繁荣之路:中国高速公路建设的资源配置效率研究》在《管理世界》在2019年第5期上发表。
本文旨在从“资源错配和生产率”框架下识别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并量化其资源配置和总量生产率的提升效应。基于中国制造业普遍存在中间投入品这
一事实,本文借鉴 Hsieh 和 Klenow(2009)的测算框架,引入中间投入品,匹配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高速公路建设数据,实证探讨了中国高速公路建设对 3 种要素扭曲(资本扭曲、劳动扭曲以及中间投入品扭曲)的纠正程度,并进一步测算了要素优化配置带来的总量生产率提升效应。研究发现:(1)中国高速公路建设的资源配置效率惊人,2001~2007 年每年平均高达13.23%。总量生产率提升渠道主要来自矫正劳动投入扭曲和中间品投入扭曲两个环节。高速公路建设通过优化中间投入和劳动投入带来的总量生产率提升效应分别为 4.39%和9.80%。(2)总量生产率的提升与高速公路建设优化要素配置有关,稳健性分析表明企业距离高速公路的距离每降低 10 公里,可以矫正中间投入扭曲 2.33 倍,劳动投入扭曲 15.17 倍。这些矫正提升了企业平均规模,使得过小企业能够发挥规模经济,过大企业抑制规模不经济。(3)中国高速公路建设的资源配置效应有很强的异质性。中西部地区的总量生产率提升效应大于东部;私营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的总量生产率提升效应最大;中小城市的提升效应大于大城市;轻工业和资本密集型的提升效应分别大于重工业和劳动密集型。本文研究有助于认识交通基础设施的经济增长效应和区域协调发展效应,对我国今后进一步开展高速公路建设方向和深化“一带一路”倡议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管理世界》为我校特类期刊。
步晓宁,现为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讲师,经济学博士,毕业于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近年来,在《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等发表论文若干篇。目前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课题。